刘明华,九三学社福建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福州大学基层委员会主委,政协第十二届福建省委员会委员,福州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环境科学与工程福建省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现任福州大学测试中心主任,福建省农村废弃物绿色循环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省生物质资源化技术开发基地和福建省植物资源高值化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环境化工、环境工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等专业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入选福建省第三批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福建省第六批“百千万人才工程”,担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福建省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福建省造纸学会副理事长及多家国内外核心刊物编委和审稿专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30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
扎实推进参政议政工作,为新福建建设添砖加瓦
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刘明华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切实履行参政议政的职责。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好扶贫攻坚工作,刘明华教授经常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查研究,进行认真、细致的调研摸底,福建省的不少地方都留下了他的足迹。2017年10月,刘教授率团队赴泉州开展“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助推中小企业发展”课题调研,该课题被确定为九三学社福建省委重点课题,主要针对我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现状,先后对9家中小企业进行了实地调研,最后通过对调研信息的全面梳理,形成调研报告和提案各1篇。其次,积极响应社中央的号召,发挥专业特长,参与乡村环境综合治理课题调研。2018年4月,他跟随九三学社省委调研组一行赴省内多地市开展“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专题调研,帮助农村解决实际问题,科学合理地确定了下一步工作目标和重点,为贫困县的脱贫致富创造良好的条件,助力贫困地区人民精准脱贫,社会反响良好。同时,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刘明华教授努力践行“同心”思想,结合研究专长,将学习成果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对我国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等社会热点问题建言献策。其中,刘明华撰写的《我应充分准备2019年大阪G20峰会海洋塑料污染治理议题》被中央统战部《零讯》和省委办《福建信息》采用。据统计,五年来刘教授围绕环保、生态、教育等方面先后撰写了80多条建议类信息、社情民意等,其中20多条被中央统战部《零讯》、《政协信息》、《福建信息》等刊用。成果显著,通过全体社员的共同努力,九三学社福州大学委员会被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评为2019年度九三学社组织工作先进集体。
竭诚服务社会,助力幸福民生
一直以来,刘明华严格秉承“打造精品、回报社会”的优良传统,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秉持科研服务社会的理念,将服务社会、回馈社会作为履行参政党职能的重要途径。自2011年担任九三学社福州大学基层委员会主委以来,积极动员广大社员,将“致力提升环境质量,建设美丽中国”的理念融入社会服务中。不断创新社会服务形式,发挥社员智力优势,打造各支社品牌,助力环境保护建设。在科学知识普及和环保新技术推广、环境宣传、教育工作中,刘明华教授经常到农村、进社区进行科普宣传、科技推广、支边扶贫。他每年坚持开展“海西春雨行动”,组织成员赴南平松溪县、莆田南日镇等地开展科技服务三农社会实践活动,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培育良好的环境文明行为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助力贫困地区人民精准脱贫,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刘明华努力践行“海西建设我先行”的思想,成绩显著,并多次获得省“海西春雨行动”先进个人称号和福建九三省委会“九三学社先进社员”荣誉称号。
为了进一步加强闽疆帮扶工作,刘教授及其研究团队一行多次赴新疆昌吉自治州开展棉花秸秆循环综合利用项目调研及对接合作活动。先后考察了天润丰公司棉秆残膜回收联合作业机项目、腾飞农场农业清洁生产示范项目和华兴一二三产融合项目等,并根据实际情况,结合研究专长提出合理建议,形成了提案1篇。棉花秸秆循环综合利用项目的实施在于能有效解决残膜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并能实现棉秆的高质利用,促进当地农民增产增收,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六年来,刘教授克服自然环境上的不利因素,扎根乡村致力于棉杆和地膜的二次开发利用。依托闽疆两省各自优势行业,进行资源互补,勤于钻研、勇于创新、服务边疆建设,同时促进“一带一路”两个核心区的交流与合作,实现共赢发展。
甘为孺子育英才,克勤尽力细心裁
大学教授,这是刘明华的第一职务。在刘明华教授心中,教书育人永远是他的第一使命。他对学生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做人比做科研更重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刘明华教授始终以品德至上,专心科研,却从未受到外界利益的诱惑而忽视教书育人。他认为,良心和正义感是一名学者不可或缺的品质。
他对学生严而有度,是学生眼中的良师益友。在学生管理方面,刘明华教授对学生决不吝啬赞美的语言,但是在学生犯错误时,也总是能及时指正;真心实意地关爱学生,他经常对学生说,“我们做环保的喝水十分重要”,无论多忙他总会提醒学生们多喝水,注意身体,并在相处中,以亲情和爱心来教育和感化学生,言传身教,注重学生的品德培养。在育才方面,力求把科学的思维方式及终身受用的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对学生的学术水平也有着严格的要求,所指导的研究生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是最基本的。在教学活动中,他摒弃陈旧知识,向学生展示学科最前沿的理念、动态、成果,对教学从不敷衍。他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宗旨,努力革新教学方式和方法,并能结合科研实际认真讲授。五年来,先后承担了本科生和研究生多门课程的教学工作,以生动幽默的方式和学生进行课堂互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的潜能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深受学生欢迎。他多次给本科生作报告、开设讲座,辅导本科生的课程实习和科研工作,所指导的多项本科设计获评福州大学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此外,刘明华教授还非常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他每年都会支出一部分经费让学生参加全国“挑战杯”创业大赛、科技大赛和本科生SRTP等项目,并在其悉心指导下,所带学生在国内“挑战杯”、科技节等学生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为此他荣获了2006-2007学年福州大学“挑战杯”科技创新活动先进工作者的称号。
爱岗敬业重创新,产学研路促发展
在高校近三十年的日夜,刘明华教授重视创新,将知识和技术相结合,潜心钻研,注重产学研的有效衔接,将环保技术、精细化工、环境友好材料以及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技术转化为实际成果,实现科学引领生产,生产实现科学成果的结合模式。
刘明华教授成功地从分子层面解析了木质素的化学修饰机制,相关成果在Bioresource Technology等行业顶级期刊发表,并获得业内人士的高度认可。凭借对科研事业的执着以及科技成果转化水平,刘明华教授先后获得福建省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福建省专利奖二等奖、福建省技术发明奖三等奖、福建省专利奖三等奖、福建省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技术市场金桥奖先进个人、卢嘉锡优秀导师奖、宝钢优秀教师奖、福建紫金科技创新奖、6•18突出贡献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国家发明创业奖、福建省十大杰出青年、福建青年科技奖、运盛青年科技奖等32项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已申请PCT专利5件,国家发明专利91件,其中已授权中国发明专利72件,美国专利2件,日本专利1件;出版著作23部,并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80多篇,其中被SCI、EI收录150多篇,出版专著1部。
刘明华教授长期坚守在生物质特别是木质素高值化利用关键技术研发的第一线,同时将环保理念贯穿于他的科学研究领域,坚持“以改促进”“变废为宝”,并与福建清源科技有限公司、福建省博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三明市缘福生物质科技有限公司、新疆天润丰农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20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共实现产学研合作金额3000多万元。其中基于木质素理论创新获得的国家发明专利“一种季铵化木质素基分散剂及制备工艺和应用”(专利号:ZL 201510114803.4)成功实现了成果转化,获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并于2018年10月获福建省人民政府颁发的“2017年度福建省专利奖二等奖”。凭借着对科研工作的热情和坚持,刘教授先后于2004年、2018年和2019年入选福建省第六批“百千万人才工程”、福建省第三批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和“福建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其先进事迹先后被人民网、福建日报、福建新闻网、东南网等媒体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