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革福大总支挂职霞浦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丁开宁教授,在挂职期间跑遍了霞浦的所有规模以上企业。在下企业的过程中丁开宁教授发现,许多企业因缺乏技术工人只能做初加工,无法进行产业升级,阻碍了企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技术工人是决定因素。”为解决小微企业缺乏技术工的问题,丁开宁教授率霞浦县牙城工业园区的六家企业前往福建技师学院,开展校园招聘会。招聘会现场,丁开宁教授向技师学院师生介绍了霞浦的区位优势,园区产业发展前景。前来参加招聘会的园区内企业家详细介绍了各自企业的简况、用工需求和待遇,真诚邀请同学到霞浦就业安家。
即将毕业的应届毕业生们对霞浦企业到校园招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当场就有20多位同学与用工企业签订了工作合同。丁开宁教授还建议学校与园区可以进行长效合作,签订订单培养,根据园区需求定制一个霞浦班,从霞浦应届初中生中招生;或派老师到园区对拟招收的工人进行短期培训。通过这些模式探索解决落户在乡镇的小微企业缺乏技术工的问题,为企业的转型升级发展注入新动力,也为职业教育提供新平台和手段。霞浦工业园区的企业主们捧着沉甸甸的用工合同激动万分,这是工业园区成立至今第一次招到这么多专业技术人才,他们说这离不开挂职干部丁开宁的牵线搭桥。
此外,丁开宁教授挂职期间还发现霞浦的水产加工业产品单一,缺乏技术含量和竞争力。为解决这一问题丁开宁联系福州高校,促成了霞浦县永兴水产有限公司与福州大学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使学校拥有的高新技术落户企业,促进水产品加工升级换代,提高了水产品的附加值,也为相关企业的发展注入技术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