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绪华 摄
当前位置: 首页理论园地时政要闻 |  正文

(统一战线史)党对各抗日阶级和阶层关系的调整

信息来源: 暂无 发布日期: 2021-04-23 浏览次数:

抗日战争时期的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7年7月—1945年8月)

七七事变,全国抗日战争爆发。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建立了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一时期,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政策全面成熟并取得巨大成功,毛泽东提出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党的三大法宝著名论断。党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独立自主的原则,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在边区建立了“三三制”民主政权,为最终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成功坚持和发展,也进一步推动了各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运动的发展,人民革命力量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巩固和壮大。

为了民族革命战争,党对阶级和阶层政策作了调整,以实现团结抗日。早在瓦窑堡会议前夕的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就发出《关于改变对富农策略的决定》,对原来在苏区实行的反对富农的政策进行了调整。西安事变后,1936年12月20日,中央指示在东北军、西北军等友军区域采取减租减税等办法实现人民生活之初步改善。1937年2月10日,在《中共中央致国民党三中全会电》中公开提出,停止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洛川会议上决定,将在农村实行的土地政策改为既允许租佃存在,又减轻农民地租负担和所受高利贷剥削的减租减息政策。1940年12月,中央进一步提出在土地问题上实行减租减息政策,要求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敌后抗日根据地在农村,农村的主要阶级是地主和农民,他们之间的严重矛盾是必然的。这一政策兼顾农民和地主两方面的利益,把发展统一战线和解决农民问题很好地结合起来。

但是,由于当时忙于在敌后打开局面、应对残酷的“扫荡”及其他原因,许多抗日根据地把重点放在合理负担上,减租减息没有得到普遍认真执行。针对这种情况,中共中央于1942年1月28日作出《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2月6日又发出《关于如何执行土地政策决定的指示》。这两个文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减租减息政策及执行办法作了明确规定。还指出,实行减租减息,必须放手发动和组织群众,依靠贫农,团结中农,实行“三三制”的民主政治。在群众发动起来以后,要注意纠正“左”的偏向,同时注意保护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对顽固不化的地主,必须给予打击,但不是一切打倒。

此后,各抗日根据地普遍开展了减租减息运动。通过减租减息,适当调节了根据地内各阶级的土地占有关系和经济地位。地主的户数和占有土地的比例有所减少。贫雇农的户数有所减少,每户平均占有土地数量有所增加,经济地位显著上升,其中一部分上升为中农。中农的户数和所占土地的比例也有显著增长。

同时,根据地鼓励地主的资财向工业转移,并使开明士绅与其他阶层代表一道参加抗日的社会工作和政府工作,对于富农则鼓励其发展生产。根据地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的适当调节,团结了各个阶级、阶层,改善了农民的政治地位和生活状况,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发展。

抗日战争期间,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著名民主人士李鼎铭代表边区政府接受八路军留守兵团赠“民主典范”牌匾

此外,陕甘宁和其他抗日根据地还执行了精兵简政。1941年11月,在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上,边区政府副主席李鼎铭等10位党外民主人士提出了“政府应彻底计划经济,实行精兵简政主义”的提案。对此,各界反应不一,议论纷纷,有人甚至认为这会影响进步力量发展。毛泽东一句一字地将提案抄在笔记本上,并在旁批注:这个办法恰是改造机关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对症药。毛泽东提出将精兵简政提案提交大会讨论。李鼎铭受到鼓舞,在大会上大胆直言。他发言完毕,毛泽东立即站起来,一边鼓掌一边走到台前向其表达敬意。会后,又亲自找李鼎铭,进一步了解和讨论详细办法。同年12月17日,中共中央发出“精兵简政”的指示,并先后在陕甘宁和其他抗日根据地执行。“精兵简政”对于各抗日根据地克服敌伪“扫荡”、顽固派封锁及自然灾害造成的暂时困难,发挥了重要作用。1944年毛泽东在追悼张思德所作的《为人民服务》中,又一次指出:“‘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

来源:统战新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