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绪华 摄
当前位置: 首页理论园地时政要闻 |  正文

(统一战线史)政权建设中的“三三制”原则

信息来源: 暂无 发布日期: 2021-04-06 浏览次数:

政权建设中的“三三制”原则

抗日战争时期的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7年7月—1945年8月)

七七事变,全国抗日战争爆发。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建立了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一时期,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政策全面成熟并取得巨大成功,毛泽东提出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党的三大法宝著名论断。党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独立自主的原则,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在边区建立了“三三制”民主政权,为最终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成功坚持和发展,也进一步推动了各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运动的发展,人民革命力量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巩固和壮大。

“三三制”的提出

陕甘宁边区是中共中央所在地,也是抗日根据地建设的楷模。1935年春,由刘志丹、习仲勋、谢子长领导的陕北、陕甘边两块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统一为陕甘革命根据地。这块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成为党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八路军奔赴抗日前线的出发点。西安事变后,1937年1月党中央由保安(志丹)迁至延安,建立了陕甘宁边区革命根据地。卢沟桥事变后,经国共两党谈判,改称为陕甘宁边区政府。这是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建立的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是区别于国民党统治区政治体制的合法的地方政权。

根据地建设最根本的是民主政治建设。1939年12月,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指出:党领导的各抗日根据地内建设起来的抗日民主政权,乃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权,它既不是资产阶级一个阶级的专政,也不是无产阶级一个阶级的专政,而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的专政。只要是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不问属于何党何派,都有参加这个政权的资格。

1940年3月6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党内指示,明确指出,在抗日时期,我们所建立的政权的性质,是民族统一战线的;这种政权,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并第一次提出了“三三制”政权建设思想,指出:

根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的原则,在人员分配上,应规定为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

为了保证共产党在政权中的领导地位,毛泽东提出必须使占三分之一的共产党员在质量上具有优越的条件。只要有了这个条件,就可以保证党的领导权,不必有更多的人数。同时强调:

所谓领导权,不是要一天到晚当作口号去高喊,也不是盛气凌人地要人家服从我们,而是以党的正确政策和自己的模范工作,说服和教育党外人士,使他们愿意接受我们的建议。 

同月11日,毛泽东在延安党的高级干部会议上再次强调,在“三三制”政权中,应该是: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他们代表无产阶级和贫农;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他们代表小资产阶级;中间分子及其他分子占三分之一,他们代表中等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

“三三制”的实施

“三三制”原则提出后,首先在边区部分区县进行了试点。1940年4月,边区政府决定,新区建立统一战线政权时,各级参议会与政府委员,必须包括各阶级抗日党派与无党派之成分,无论任何一政党之党员所占议员或委员之总数不得超过三分之一。经过民主选举,分别建立了乡县两级的临时参议会和政府,许多有名望的绅士被选为参议员。同年7月,毛泽东在为纪念抗战3周年所发表的《团结到底》一文中,首次公开向全国人民提出了建立“三三制”政权的主张,指出:不论政府人员中或民意机关中,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而使其他主张抗日民主的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占三分之二。无论何人,只要不投降不反共,均可参加政府工作。任何党派,只要是不投降不反共的,应使其在抗日政权下面有存在和活动之权。

1941年1月,中共边区中央局指示边区自乡村起可以彻底地实行“三三制”。5月1日,中共中央批准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边区参议会实行“三三制”原则,共产党员必须与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把持包办,独断专行。纲领要求把陕甘宁边区建设成为军民一致、军政团结、政治民主、经济上有办法的对全国有示范作用的先进地区。施政纲领为“三三制”奠定了思想基础和法律依据。

按照“三三制”原则,各根据地先后通过民主选举建立起临时参议会和政府机关。1941年7月,晋冀鲁豫边区召开临时参议会第一次会议,133名参议员出席,其中有共产党员46名,占三分之一多。11月,陕甘宁边区召开第二届参议会第一次会议。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各议员小组提出的常驻议员和政府委员候选人名单中,共产党员人数较多,于是谢觉哉、马文瑞等12名党员自动要求退出政府委员候选人,萧劲光等6名党员退出常驻议员候选人,后经无记名秘密投票方式从39名候选人中选出18名政府委员,其中共产党员占7名,略超过三分之一。此时,共产党人徐特立当即声明退出,经大会通过,以党外人士白文焕递补。林伯渠当选边区政府主席,开明绅士李鼎铭被选为副主席。李鼎铭在就职演说中讲:共产党很愿意大公无私做到精诚团结,各党派、无党派人士应互相信任,互相亲爱,看成一家人,同力合作,干这抗战建国的事。

此后,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三三制”政权在敌后各抗日根据地相继建立起来。“三三制”政权作为一种统一战线性质的抗日民主政权,从制度上为党外人士进入政权并占有一定比例提供了保障。这对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争取和团结各阶级、阶层、党派和团体参与抗战,最终夺取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具有重要历史意义。